2017年10月29日星期日

書本閱後感:改寫未來的九種生存力 - 區祥江、周偉豪、區穎珩

改寫未來的九種生存力(9 Essential Abilities For The New Generation)
作耆:區祥江、周偉豪、區穎珩 (Raymond Au, Chris Chow and Jade Au)
出版發行:突破出版社
2015年7月初版1刷

  1. 五種學習能力
    1. 好奇心(Curiosity):懂得發問,可以組織問題找出問題的核心,
    2. 資訊能力(Information literacy):懂得手續搜尋和處理資訊,
    3. 思考力(Thoughtfulness):能夠深入和有彈性地是思考,
    4. 應用能力(Application):能作出結論和學以致用,
    5. 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將自己所理解和所得的知識與人交流分享。

  1. 五種思考能力
    1. 專業的思考(Disciplines mind):在特定的學科領域,掌握一種專業的思考方式和鮮明的認知模式;
    2. 整合的思考(Synthesizing mind):將各專業或各領域的觀念有效整合,並以此統合成果與人溝通;
    3. 創造的思考(Creating mind):能夠提出並闡明新的問題、疑問和;
    4. 尊重的思考(Respectful mind):察覺並體會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
    5. 倫理的思考(Ethical mind):圓滿實踐身為工作者與社會公民的責任。

  1. 新世代的學習目標
新加坡教育部期望,學生都得以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早著先機,政大後可以自立更生,故此必須培育以下能力,包你的括:創意、 創新、跨文化的理解和適應能力。


  1. 新加坡以培肓青年人想為以下的人才:
    1. 一個自信的人:分辨是非的能力強、適應力強、有彈性、了解自己、有識別力、獨立和批判思考、有效的溝通能力。
    2. 一個自我導向的學習者: 質疑、反思、堅持不懈、 並對自己的學習 負責。
    3. 一個積極的貢獻者:能夠在團體中有效的工作,創新、積極主動、作出值得的冒險,力求精益求精。
    4. 一個熱心的公民:值根於新加坡,有公民責任感,了解新加坡和世界,並積極改善身邊人的生活。

  1. 9種必須掌握的技巧,稱為「21世紀生存力」, 放在三個框架上。
    1. 第一個是有關在資訊時代如何自處,尋找和凝聚對自己有幫助的資訊,把資訊轉化成知識和智慧。我們看重知識,認為它是一種有價值的儲備,不過它不斷累積和更新,對人造成資訊爆炸的壓力;事實上,知識要持續的整理和整合的,所以,我們需要掌握的技巧包括 :
      1. 搜索力(Googling):懂得在資訊的大海洋尋找有用的知識,成為一個自學能力高的人。
      2. 專注力(Focus):正因為被太多的資訊包圍, 我們容易沉溺其中,未能專注於自己的任務上。
      3. 獨處力(Solitude):獨處似乎是一種很古老的生活能力,在資訊年代特別重要。資訊在「外」,但沒有「我」的「內」化,與自己生命產生化學作用, 資訊很難轉化成知識, 知識也難轉化為人生智慧。

    1. 第二個框格是在這個急速多變的世代,我們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成為一個自我的導航者(self-navigator),能定位才找到自己的方向,全速前進。這包括掌握三方面的能力:
      1. 定位力(Voice):找到自己的聲音和能令自己忘我的召命。 找到自己聲音是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 在他的名著《第八個習慣》(The 8th Habit )中提出的。而忘我是近代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提出的重要觀念。
      2. 抗逆力(Resilience):正因為世界多變,我們要有心理準備自己不時要面對生命的高山低谷,如何從人生低谷站起來,或者從負面的人生經驗中轉化出正能量。具備抗逆的能力,是年輕人不可或缺的修養 。
      3. 堅毅力(Grit):美國心理學家Angela Duckworth提出,要有成就,必須向自己認定的目標時事努力、不放棄、這才是一個人得計成功的秘訣。
    2. 第三個框格是有關人際互動的,教我們活在人群中,成為一個群體的貢獻者、 世界公民。這方面要掌握三種技巧:
      1. 語言力(Bilingual advantage):一種語言反映一套世界觀,能明白什至運用母語以外的語言, 人際間的親和力就能發揮出來。在這個地球村, 我們與不同國家、文化和種族的人接觸交往, 能操雙語是最低的要求, 若能精通三語,更能夠遊走於人際的互動中。
      2. 社交力(Movement): 在一個講求聯繫和競爭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場和界線,人際間知進退, 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人際技巧。 心理學家卡倫荷妮提出人際的三個流動,是一套具備真知灼見的人際互動系統分析, 明白故中的原則和方向, 是人際智商的必修課。
      3. 利他力(Give and take):成為一個享予者,能夠平衡施與受,而不是一味的苛索或受壓,是貢獻群體的必備智慧。 施比受更為有福原來是有科學根據的呢 !

  1. 改寫未來的9種生存力
    1. 在資訊時代自處
      1. 搜索力(Googling):撥開迷霧
      2. 專注力(Focus):應對分心狀態
      3. 獨處的(Solitude):累積智慧與創造力
    2. 找到個人位置
      1. 定位力(Voice):聆聽自己的聲音
      2. 抗逆力(Resilience):從低谷中反彈
      3. 堅毅力(Grit):走向終點的裝備
    3. 活在人群中
      1. 語言力(Bilingual advantage):擴闊你的世界
      2. 社交力(Movement):人際間知進退
      3. 利他力(Give and take):施比受更為有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