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9日星期日

書本閱後感:改寫未來的九種生存力 - 區祥江、周偉豪、區穎珩

改寫未來的九種生存力(9 Essential Abilities For The New Generation)
作耆:區祥江、周偉豪、區穎珩 (Raymond Au, Chris Chow and Jade Au)
出版發行:突破出版社
2015年7月初版1刷

  1. 五種學習能力
    1. 好奇心(Curiosity):懂得發問,可以組織問題找出問題的核心,
    2. 資訊能力(Information literacy):懂得手續搜尋和處理資訊,
    3. 思考力(Thoughtfulness):能夠深入和有彈性地是思考,
    4. 應用能力(Application):能作出結論和學以致用,
    5. 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將自己所理解和所得的知識與人交流分享。

  1. 五種思考能力
    1. 專業的思考(Disciplines mind):在特定的學科領域,掌握一種專業的思考方式和鮮明的認知模式;
    2. 整合的思考(Synthesizing mind):將各專業或各領域的觀念有效整合,並以此統合成果與人溝通;
    3. 創造的思考(Creating mind):能夠提出並闡明新的問題、疑問和;
    4. 尊重的思考(Respectful mind):察覺並體會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
    5. 倫理的思考(Ethical mind):圓滿實踐身為工作者與社會公民的責任。

  1. 新世代的學習目標
新加坡教育部期望,學生都得以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早著先機,政大後可以自立更生,故此必須培育以下能力,包你的括:創意、 創新、跨文化的理解和適應能力。


  1. 新加坡以培肓青年人想為以下的人才:
    1. 一個自信的人:分辨是非的能力強、適應力強、有彈性、了解自己、有識別力、獨立和批判思考、有效的溝通能力。
    2. 一個自我導向的學習者: 質疑、反思、堅持不懈、 並對自己的學習 負責。
    3. 一個積極的貢獻者:能夠在團體中有效的工作,創新、積極主動、作出值得的冒險,力求精益求精。
    4. 一個熱心的公民:值根於新加坡,有公民責任感,了解新加坡和世界,並積極改善身邊人的生活。

  1. 9種必須掌握的技巧,稱為「21世紀生存力」, 放在三個框架上。
    1. 第一個是有關在資訊時代如何自處,尋找和凝聚對自己有幫助的資訊,把資訊轉化成知識和智慧。我們看重知識,認為它是一種有價值的儲備,不過它不斷累積和更新,對人造成資訊爆炸的壓力;事實上,知識要持續的整理和整合的,所以,我們需要掌握的技巧包括 :
      1. 搜索力(Googling):懂得在資訊的大海洋尋找有用的知識,成為一個自學能力高的人。
      2. 專注力(Focus):正因為被太多的資訊包圍, 我們容易沉溺其中,未能專注於自己的任務上。
      3. 獨處力(Solitude):獨處似乎是一種很古老的生活能力,在資訊年代特別重要。資訊在「外」,但沒有「我」的「內」化,與自己生命產生化學作用, 資訊很難轉化成知識, 知識也難轉化為人生智慧。

    1. 第二個框格是在這個急速多變的世代,我們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成為一個自我的導航者(self-navigator),能定位才找到自己的方向,全速前進。這包括掌握三方面的能力:
      1. 定位力(Voice):找到自己的聲音和能令自己忘我的召命。 找到自己聲音是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 在他的名著《第八個習慣》(The 8th Habit )中提出的。而忘我是近代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提出的重要觀念。
      2. 抗逆力(Resilience):正因為世界多變,我們要有心理準備自己不時要面對生命的高山低谷,如何從人生低谷站起來,或者從負面的人生經驗中轉化出正能量。具備抗逆的能力,是年輕人不可或缺的修養 。
      3. 堅毅力(Grit):美國心理學家Angela Duckworth提出,要有成就,必須向自己認定的目標時事努力、不放棄、這才是一個人得計成功的秘訣。
    2. 第三個框格是有關人際互動的,教我們活在人群中,成為一個群體的貢獻者、 世界公民。這方面要掌握三種技巧:
      1. 語言力(Bilingual advantage):一種語言反映一套世界觀,能明白什至運用母語以外的語言, 人際間的親和力就能發揮出來。在這個地球村, 我們與不同國家、文化和種族的人接觸交往, 能操雙語是最低的要求, 若能精通三語,更能夠遊走於人際的互動中。
      2. 社交力(Movement): 在一個講求聯繫和競爭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場和界線,人際間知進退, 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人際技巧。 心理學家卡倫荷妮提出人際的三個流動,是一套具備真知灼見的人際互動系統分析, 明白故中的原則和方向, 是人際智商的必修課。
      3. 利他力(Give and take):成為一個享予者,能夠平衡施與受,而不是一味的苛索或受壓,是貢獻群體的必備智慧。 施比受更為有福原來是有科學根據的呢 !

  1. 改寫未來的9種生存力
    1. 在資訊時代自處
      1. 搜索力(Googling):撥開迷霧
      2. 專注力(Focus):應對分心狀態
      3. 獨處的(Solitude):累積智慧與創造力
    2. 找到個人位置
      1. 定位力(Voice):聆聽自己的聲音
      2. 抗逆力(Resilience):從低谷中反彈
      3. 堅毅力(Grit):走向終點的裝備
    3. 活在人群中
      1. 語言力(Bilingual advantage):擴闊你的世界
      2. 社交力(Movement):人際間知進退
      3. 利他力(Give and take):施比受更為有福

2017年10月28日星期六

Youtube閱後感 - 三個神技巧訓練:創造更多財富 | 我要做訪問


1.     Extraordinary thinking- 擁有Extraordinary thinking的人能從其他人的角度去思考,他們做事能夠更加成功。Extraordinary thinking的重點是Think out of the box,所有其他的既定知識都是死的,唯有創新思維能幫助你做生意、工作,或做任何事時取得成功。

           創新思維在於價值,物以稀為貴,當人人都做緊的事,supply便會多,你的price便低,所以市場上相對普通的意見,價值便會較低,所以擁有unique的意見較有價值。

2.     閱讀習慣 學習快速閱讀,有效地快速吸收大量知識,現在社會資訊科技發達,到處都可吸收知識,如果讀得太慢,就會吸收得太慢,太少。

3.     學好語言 學語言的重點是訓練好記憶力,要記住一件事就必須專注。調查指出每天睡8小時以上的人記憶力較好,一般人離開大學後記憶就會開始衰退,30歲左右時衰退得最嚴重。除了專注,記憶時可多用想像,利用關連性。學一種語言時要當一件新事物,忘記自己所識,擺脫既有知識,這樣會學得更快、更好。

4.     一心多用 一心多用時做事沒那麼沉悶,更多動力去做事。一心多用要圍繞住自己的才能去做,才會有效。

5.     投資心得 投資心態好重要,尤其輸緊的時候,我們要每次都當獨立事件去處理,忘記之前的贏輸,抽離情感,唯一可以令它升的只是你的希望。

2017年10月26日星期四

書本閱後感: 低谷(The Dip) - Seth Godin

書名:低谷(The Dip)
作者: Seth Godin
譯者:陳琇玲
20086月初版

1.     大家實在太小看「成為第一」這件事!
1)你要有膽識,錯的事及早放棄,對的事堅持下去。
2)成為世界第一等
3)「放棄」是一項重要策略,是管理個人生活和事業生涯的聰明方法。不過有時候,放棄卻是大錯特錯。幸好我們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區別什麼時候該放棄、什麼時候不該放棄。
4)如果只有一次機會,何必把機會搞砸?
5)因為時間有限或實驗機會有限,我們會刻意縮小選擇,只有最頂尖者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6)「物以稀為貴」這項因素,讓身為第一更有價值。
7)在創造出讓自己成為頂尖的重要事物前,大多數競爭者早就先行放棄。
8)如果你想成為世界第一等,卻在途中經歷挫折,這時候你就必須開始做些放棄。
9)有才能者才會為平庸而煩惱。
10)大家都安於現狀,沒有發揮全力,組織也是這樣,認為夠好就行,不去追求成為世界第一等。
11)在自由市場中,我國獎勵優秀者。
12)如果只需要做到「別放棄」就能成功,為什麼不太注重員工激勵的組織卻成功了?為什麼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卻成為贏家?
13)「有策略的放棄」是成功組織的秘訣。我們要先知道,在什麼情況下要放棄,在什麼情況下別放棄。

2.     贏家知道何時該堅持、何時該放棄
1)     曲線一:低谷
低谷是開始與勝利間,那段漫長又辛苦的時間。要度過這段長路,沒有捷徑可尋,因為走這段路比依循其他途徑,更快到達目的地(成功)
2)     曲線二:死胡同
死胡同情況下,就算再怎樣努力,一切也不會有太多改變。
3)     碰到結果可能變好的低谷,就要堅持到底;遇到死胡同,就趕緊離開,將資源集中到其他值得投資的事情上。
4)     曲線三:懸崖
在你失足跌入懸崖後,整件事就以失敗告終。
5)     低谷創這稀有性,稀有性創造價值。
6)     人生中成功最大的阻礙就是沒有能力盡快脫離死胡同和懸崖這類曲線。
7)     不必冒生命危險,就不算探索。
8)     專注讓我們通過低谷,進入另一個階段,在追求世界第一等的市場中獲得報酬。
9)     甘於平凡很容易,面對現實、毅然放棄卻難很多。
10)  如果我們每次遇到低谷就放棄,經常這樣做就會變成慣性放棄者,凡事總是虎頭蛇尾,最後一事無成。
11)  無法成為第一的七大原因:
(1)    因為沒有時間,所以放棄
(2)    為缺錢,所以放棄。
(3)    因為害怕,所以放棄。
(4)    因為沒有認真看待此事,所以放棄。
(5)    因為失去興趣或熱忱,或甘願安於平凡,所以放棄。
(6)    因為短視近利、沒有長遠打算(在短期狀況變困難時就放棄了)
(7)    選錯成為世界第一等的戰埸(因為你根本沒有那方面的才能)
12)  開始追求任何目標前,要知道自己有沒有資源,有沒有意願堅持到底。
13)  如果無法成為世界第一等,那是因為計畫有誤,或是在達成目標前就輕言放棄。

3.     低谷是造就成功的機會
1)     放棄創造稀有性,稀有性創造價值。
2)     我們知道通過低谷不容易,所以可以(事先)選擇,把通過低谷必須做的事做好;也可以選擇,在抵達低谷前先放棄。不過,千萬別在低谷裡才放棄。
3)     八種低谷曲線:
(1)    製造低谷
(2)    推銷低谷
(3)    教育低谷
(4)    風險低谷
(5)    關係低谷
(6)    概念低谷
(7)    自我低谷
(8)    配送低谷
4)     日復一日地堅守慣例總是比較容易,這樣做不會引起太多糾紛,也不會受傷害。
5)     競爭者的目標都一樣: 創造一個維持長久又幽深的低谷,讓新加入的競爭者無法趕上。
6)     面臨低谷時,最常見的反應是小心行事、不冒險。做平凡的工作、沒有過失、也不會被罵的工作。大多數人在面臨低谷時,會想盡辦法忍耐,平凡度日,這樣當然不會有什麼成就,也不可能成功。
7)     要當超級明星,必須做非凡出眾之事。
8)     不停地更換跑道就無法專心,所以一事無成。
9)     唯有通過低谷,一切努力才能獲得回報。
10)  低谷是真有機動性的,它會對付出的努力做出反應。
11)  如果當初他努力克服、改變低谷,就有機會領先對手。
12)  贏家知道,長痛不如短痛,寧可現在離職,以免日後更痛苦。
13)  通過低谷後獲得的利益,值我我們承受通過低谷的痛苦嗎?
4.     爭第一,或放棄
1)     偶爾放棄,沒有關係。其實,經常放棄也沒問題。
2)     我們沒有時間、熱情或資源耗在各方面去成為世界第一等。
3)     不是要放棄長期策略(不管把這項策略用於事業生涯、所得、某項關係或銷售上),而是要放棄無法奏效的戰術。
4)     我們很容易為失敗而痛苦。不過,聰明地放棄,才是避免失敗的絕佳方式
5)     放棄比不服輸要好得多,因為放棄讓我們有機會,把別的事做得更好。
6)     放棄前先問三個問題:
(問題一)我驚慌失措嗎?
(問題二)我想影響誰?
(問題三)我正在做哪種可評量的進展?
7)     我們開始時應該寫下來,寫弄在哪種情況願意放棄;而且,寫下在什麼時候要放棄。然後,堅守自己訂下的原則。

5.     你該問的問題
1)     這是通往成功的低谷、或是導致失敗的懸崖或死胡同?
2)     如果這是死胡同,我如何將它改變為低谷?
3)     長遠來看,我的堅持值得嗎?
4)     我的行動只跟一個人或單一組織有關,或是會影響到整個市場?
5)     我狂什麼時候應該放棄?我現在就必須決定,而不伯等到我身在其中才放棄,也不是等到我想放棄才放棄。
6)     放棄這項工作,能讓我增加能力通過更重要的低谷嗎?
7)     如果我還是打算放棄,我有別的重要事情可做,也能改變競爭局勢嗎?
8)     我真的應該請其他企業幫忙?或想辦法利用媒體幫公司打知名度?
9)     這項專案成為第一的機會有多大?
10)  「世界第一等」是由誰決定的?
11)  我們能讓這個「世界」變小一點嗎?
12)  寄履歷表應徵每一項求職廣告,看看會發生什麼事,這樣做有意義嗎?
13)  如果我喜歡我的工作,是該放棄的時候了嗎?
14)  什麼事都不做,會比打算放棄、做其他重要事情更好嗎?
15)  現在故意表現不好,希望藉此不動聲色地放棄嗎?
16)  讓你害怕的事,可能就是你該嘗試的好事。

6.     投資永遠不嫌多
成功都一樣,失敗也一樣。
我們把某件事做得卓越出眾時,就是成功。
我們太早放棄,就會失敗。
我們做的事是世界第一等時,就會成功。
我們因為沒有膽識放棄工作卻因此分心時,就會失敗。